|
【文化遗产】网络媒体走转改潮州:传承中创新 非遗文化进入寻常百姓家 |
【wenhuayichan】2018-1-18发表: 网络媒体走转改潮州:传承中创新 非遗文化进入寻常百姓家 南方网讯“到广不到潮,枉费走一遭。”潮州位于珠三角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交汇处,是广东“东大门”,素有“岭海名邦”、“海滨邹鲁”的美誉。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拥有15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网络媒体走转改潮州:传承中创新 非遗文化进入寻常百姓家南方网讯“到广不到潮,枉费走一遭。”潮州位于珠三角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交汇处,是广东“东大门”,素有“岭海名邦”、“海滨邹鲁”的美誉。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拥有15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6名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省级非遗项目和传承人分别为19项和54人,数量均居全省前列。 如何更好地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方网记者跟随由中央网信办主办、广东省委网信办承办的2018年“新时代、新梦想”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广东站)活动一行来到潮州,探寻潮州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之路。 潮绣代表作龙凤褂 从娃娃抓起 潮绣培养新一代非遗文化继承人 说起潮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得不提到名扬四海的潮州刺绣。立体浮雕式的刺绣手法,栩栩如生的图像,富丽堂皇的色彩是潮绣的重要特点,粤港台婚礼中新娘爱穿的龙凤褂便是潮绣的最佳代表作。记者来到潮州刺绣传承基地,走近“网红”潮绣背后一群默默奉献、传承创新的继承人。 “我已经培养了几百个潮绣学生,有很多下岗职工、大学生来这里学习潮绣技艺。”李淑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潮绣的代表性传承人,她出生于工艺美术世家,从小就开始学习潮绣技艺,因其精湛的技艺作品获奖无数,其中国家级金奖也不胜枚举,被誉为潮绣“针神”。已是古稀之年的她退而不休,仍每天坚持潮绣创作,并设立潮绣研究所免费培训和带徒授艺,每年培养100名潮绣技艺专业人才。 对于潮州刺绣技艺的传承,中国刺绣艺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潮绣的代表性传承人佘燕璇则是从娃娃抓起,让潮绣技艺走进校园,培养“90后”、“00后”对传统潮绣的兴趣。据了解,佘燕璇已成功在技术学校、普通高中推广潮绣技术,今年在小学也有举办潮绣展示活动,小学生们学习潮绣的热情十分高涨。“我们在小学高年级招收潮绣学生,每个班有两个名额,有些学生没被选上还会哭鼻子,最后自己来这里报名学习潮绣。”佘燕璇的女儿佘旭垒告诉记者,虽然现在很多学校已经放假,但学生们仍坚持来工作室学习潮绣技艺。 传承发展潮绣技艺,不仅要向年轻人传授技艺,还要学会创新思维与技术,让潮绣进入寻常百姓家。佘燕璇创造性地将潮绣装饰女士手提包,微凸浮雕的形式为包包增添民族文化色彩,价格也从几百元提高至上千元,许多大牌包包纷纷与佘燕璇合作,推出别具一格的潮绣包包。 工作人员向采访团记者介绍3d陶瓷打印技术。 3d打印技术 为枫溪陶瓷注入新活力 在潮州地区,还有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广泛运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那就是潮州陶瓷。潮州枫溪,位于潮州市的西部,是中国重要的陶瓷产区之一。早在1300多年前的唐代,枫溪人就利用当地瓷土生产出各类陶瓷器皿。枫溪瓷艺,不断借鉴和吸取具有潮州地域特色的泥塑、金漆木雕、刺绣等民间艺术表现手法,兼纳海外风格,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记者来到中国瓷都陈列馆,发现枫溪陶瓷在传承传统制陶手法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3d陶瓷打印技术便是陶瓷产业的一项重大突破。3d打印陶瓷的外表与其他普通陶瓷别无二致,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发现陶瓷表面有一条条间隔相等、整齐划一的纹路。据陈列馆工作人员介绍,3d陶瓷打印技术是陶瓷届的一项革命性创新,它有三大亮点——精度、速度和洁度。精度是指3d打印技术对陶瓷的形状、细节精准定位,减少人工误差所带来的瑕疵。速度是指从3d打印到烧制完成仅花费3-5个小时,与传统手工制瓷法所需要的几十道工序相比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此外,由于3d打印技术将一次性完成拉坯、施釉、彩绘等一系列传统工序,实现零污染、零排放,提高陶瓷生产的整洁度。 据了解,陶瓷是枫溪区的支柱产业与特色经济,全区拥有陶瓷生产及相关配套企业5000多家,陶瓷出口额每年以5%以上的速度递增,陶瓷产业年产值300多亿元,产品畅销世界五大洲180多个国家和地区。 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离不开每一位传承人的改革与创新。无论是潮绣传统技艺的推广传授,还是3d打印技术与陶瓷制造的结合,其目的都是希望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走进百姓生活,走向全世界。不被世人所遗忘,与时俱进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非遗文化才能历久弥新,不断传承发展。 (【wenhuayichan】更新:2018/1/18 16:26:4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