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陶瓷网手机版首页
佛山瓷砖陶瓷网总站
文化遗产首页

【文化遗产】媒体峰会与会专家聚焦“湾区建设与人文精神”

wenhuayichan】2019-5-19发表: 媒体峰会与会专家聚焦“湾区建设与人文精神”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共建人文湾区”。19日,粤港澳大湾区媒体峰会之平行分论坛“湾区建设与人文精神”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行,13位学者嘉宾分别从大湾区的历史文化传统、人文

    媒体峰会与会专家聚焦“湾区建设与人文精神”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共建人文湾区”。19日,粤港澳大湾区媒体峰会之平行分论坛“湾区建设与人文精神”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行,13位学者嘉宾分别从大湾区的历史文化传统、人文精神内涵、交流合作基础、未来开拓方向等诸多方面作了精彩阐述,共同追溯血脉相通的文化记忆,纷纷提出以文化融合和创新助力人文湾区建设。

岭南文化是大湾区特色内核

谈到“湾区建设”,首先离不开对湾区人文精神的正本溯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塑造湾区人文精神的根基与源泉,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岭南文化是粤港澳大湾区的特色内核。

广东省作协副主席、广东文学院院长熊育群说:“早在19世纪50年代或者更早,广东海上疍家人就完成了横渡太平洋的壮举。大湾区历史、文学是中西自然融合并产生了历史的演变与传承。”他认为,繁荣的海上贸易塑造了岭南包容开放、多元共生的文化性格和开放进取的人文精神,湾区留下了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香港商报社社长、香港经济导报社社长、深圳报业集团社长陈寅提到,近代以来,粤港澳大湾区涌现出一大批影响深远的人文与科技巨擘,如戊戌维新运动康有为、梁启超,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中国飞机制造之父冯如,中国电影之父郑正秋、功夫巨星李小龙等。这样的历史影响了今天的湾区人文精神。

“大湾区人文精神应是传统和现代共同创造的未来精神。”凤凰卫视资讯台执行总编辑吕宁思认为,岭南文化保持旺盛活力的秘诀就在于开放包容的姿态,改革开放40年来,广东一直是思想解放的先行者,深圳又是人才汇聚的移民城市,先天具有年轻、开放、进取和包容的文化优势。

吕宁思同时强调,大湾区是与全球化对接的产物,既拥有香港、澳门两个经济体的发展模式和经验,又将融合不同历史和区域培养出来的精神文化与体制特点,应当成为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交流的高地。

澳门特别行政区文化局局长穆欣欣表示,目前已有一个行之有效的交流合作机制,每年举办文化合作会议,切实推动了三地在演艺、文化信息、文博、公共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创意产业等领域的合作,真正做到了精诚团结,彼此尊重、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有力地促进了区域文化建设发展,为大湾区战略规划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澳门莲花卫视台长李自松建议,澳门应当借着中西文化长期交汇交流的历史优势、拥有丰厚多元文化遗产的文化优势,与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和中葡服务平台相结合,面向海外、尤其是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葡语系国家开展文化传播。

专家建议通过三地青少年研学之旅,让年轻一代感受大湾区丰厚的人文底蕴。香港广州社团总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李凤琼透露,香港广州社团总会近期将以“人文湾区少年行”为主题,组织启动一系列的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动,主办“粤港澳大湾区小学生诗歌节”香港地区活动,与广东地区形成联动。

产业协同推动文化融合创新

如何借助中国文化产业高速发展的契机,发挥好大湾区文化多元、历史资源丰富、市场化机制完善的地域优势?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在金融、服务、供应链、技术支撑、制造基础、经济实力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产业配套,应以文化、科技、旅游、体育融合作为方法,带动文化企业整体价值的提升。“未来的旅游形态将从观光旅游转变为体验式旅游,大湾区要发挥投融资合作优势,带动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我建议打造大湾区城市文化体验中心,以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带动旅游的升级。”

影视文化无疑是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中一张亮眼的名片。香港一直以“东方好莱坞”享誉全世界。《孙中山》《乡音》《心香》《外来妹》《情满珠江》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粤派优秀影视作品,也曾在中国大地掀起阵阵岭南之风。澳门科技大学电影学院院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建言,粤港澳大湾区应做好顶层设计,为影视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扶持,影视企业和影视人也需要更多的整合、融合、集合来提升竞争力,努力做到重点突破,才能继续成为新时代影视发展的弄潮儿。

“文化产业不仅具有直接经济价值,还能通过文化产品的影响力,创造更为丰富的社会效益和间接的经济效益。”尹鸿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应打造“大文化行业”的概念,让文化产业与其他文化行业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比如影视产业,就与旅游会展、游戏动漫、广告品牌、城市形象、建筑、设计、服装等行业有着相当广泛的联系。他期望,粤港澳的文化与经济发展相互借力,开拓广阔的前景。

当前,以数字音乐产业为代表的新动能,正成为推动中国音乐产业整体快速增长的主动力。酷狗音乐副总裁赵海舟认为,音乐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排头兵”最易形成品牌形象,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与广东曾是流行音乐发源地,这也为大湾区音乐文化的同频共振、协同创新、融合发展提供了先天优势。他建议,应在政策上多维度给予扶持,一方面集聚人才,另一方面形成音乐产业化聚集和良性循环。

“要大力推动文化与科技对接。建设好广深港科技走廊,对标美国硅谷。”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总编辑赵随意认为,粤港澳大湾区要做全球有影响力的国际创新中心,壮大产业规模、提升科技创新的转化率。

陈寅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定位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为湾区媒体推进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湾区媒体之间,以及媒体与高新科技企业之间,应在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等方面深化合作,构建开放型融合发展的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全面提升湾区媒体的融合发展水平。”

培育一流人才共建一流湾区

“建设人文湾区,要让文化与生活对接。要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示范圈,吸引全球人才,将大湾区打造成全球最佳创业地。”赵随意说。

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传媒工作委员会主任詹秀敏认为,推动大湾区文化融合和创新的关键和前提,是要关注大湾区发展的新现实,用文学关注新时代传递给我们的强大音符。詹秀敏还提出,在“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的全媒体新时代里,无处不在的信息,让粤港澳大湾区的媒体格局和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媒体融合是平台的融合、技术的融合,更是资源的融合、人的融合。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范以锦认为:“媒体人文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正视新媒体时代环境的变化,坚持以人为本,以自己应有的人文素养,传递人文情怀。”他建议,整个大湾区要培养更多具有人文精神的新闻传播人才,传媒教育界应该与粤港澳媒体有更多的合作。“我们期待培养更多的新闻传播人才,为推进大湾区的经济建设和人文精神的提升鼓与呼。”

“湾区青年间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是最接地气且实用的融入方式。”梳打传媒联合创办人、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总会副主席李卉茵介绍,2017年她与志同道合之士成立坚定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的非牟利社团组织——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总会,广泛团结三地青年。今年3月组织了“香港国际人才嘉年华2019”活动,为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造国际化就业机会,同时今年还计划邀请2000位青年到大湾区进行交流参观与实习。“人才是最坚实的发展基础,增加文化交流碰撞,开阔视野,青年未来将更好地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李卉茵说。

李卉茵以自己的成长和发展为例子,她在广州出生,在澳门长大,如今在澳门和香港两地工作和创业。她在现场向湾区青年人发出共建人文湾区的倡议:“面对共建人文湾区的历史机遇,三地青年应该积极行动起来,要打破条条框框,以湾区人自居,积极融入湾区,在湾区找机会。”

精彩发言

穆欣欣(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局长):澳门主动融入“人文湾区”建设

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交流合作正在不断深化。以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和佛山粤剧院联手打造的粤剧《镜海魂》为例,这原先由澳门作家创作以澳门本土历史题材的京剧作品,由广东剧作家进行改编并制作成粤剧,将于今年“第三十届澳门艺术节”首演之后,参加广州艺术节。这个例子说明了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合作正在向深度发展。

近日,澳门正式加入了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申遗城市联盟,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广州同为26个联盟城市。澳门的加盟,是特区政府在中央政府支持下,助力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发挥澳门独特优势作用的成果之举。澳门将发挥中西多元文化长期交融共存的优势,拓展湾区向外延伸的接触面,丰富湾区内的人文交流内涵,将文化合作做深做实。

范以锦(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要以“人文精神”做好湾区形象传播

推动湾区经济发展是紧迫而且重要的任务,经济发展了也可以为“人文湾区”的构建提供硬件保障。然而,湾区如果没有足够的文化含量的支撑、没有人文精神的滋润,根基肯定不牢。散发独特文化魅力,才能彰显湾区的活力和激发未来的发展后劲。

要将粤港澳原有的文化底蕴传承和提升,同时又要根据新的历史时期社会生态的变化、新技术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更新,赋予“人文湾区”新的内涵。底蕴提升和内涵的丰富,需要包括新闻传播机构在内的方方面面的通力协作。新闻传播事业本身就是“人文湾区”的重要构成部分,在技术化的当下更应注重人文素养和情怀,用良好的话语表达连接读者和用户。

为了更好地给港澳地区乃至整个大湾区培养更多具有人文精神的新闻传播人才,建议与粤港澳媒体能有更多的合作,同时扩大外招生规模,以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为例,又有一批港澳生将就读该院研究生。在面试时,他们大多表示会在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内就业,期待更多的新闻传播人才为推进大湾区的经济建设和人文精神的提升鼓与呼。

陈寅(香港商报社社长、香港经济导报社社长、深圳报业集团社长):大湾区媒体要合力相通,塑造家国情怀

粤港澳大湾区是一个高度市场化、国际化的区域,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文明互鉴、民心相通等方面发挥着特殊作用。湾区媒体在内容上要以民心所向、国家所定为方向,与国家重大发展规划结合起来,与构筑“一带一路”重要支撑区结合起来,为用户提供高价值资讯,塑造国家立场、家国情怀和各自特色,把媒体办得民众喜闻乐见,努力取得良好传播效果。

建议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以市场为纽带,三地若干家主流媒体共同参与,创办一家覆盖大湾区的媒体,涵括传统与新兴的各类媒体形式,提供一个标准化的接入平台,以全媒体的面貌出现,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跨境发行,辐射全国。此外,还可由三地政府主导,公共机构主办更多人文特色活动,企业与民众共同参与,并设立大湾区级甚至国家级的重大奖项,吸引、鼓励湾区内外文化工作者潜心创作、积极参评,营造浓郁的湾区人文氛围。

赵随意(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总编辑):媒体应做好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对接工作

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要点说起,媒体应该推动多个方面的文化对接工作。首先是文化与经济对接,发挥香港金融中心的作用,带动深圳和广州金融业,辐射粤港澳大湾区、全国及世界。再来是文化与科技对接,建设好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对标美国硅谷,将更多原创科技转化为实用产品。同时,要将文化与生活对接,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示范区,让生活在大湾区的人们幸福指数提高,让大湾区外的人们把大湾区作为最佳旅游地。此外,让文化与艺术对接,充分发挥艺术交流的作用,尤其文化艺术的演绎与交流、影视剧合拍和展映,打造文化产业园,发挥文化凝聚力量,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建设。

陈少峰(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以文化产业带动传统产业升级

传统产业和文化产业是不可分离的,要以文化产业带动传统产业升级,以文化、科技、旅游的融合带动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以文化、旅游、体育产业带动人文交流,以投融资合作带动文化产业合作与人力资源合作,以对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带动业态创新和爱国主义人文教育,以文化内容的提升作为产业发展与人文交流的具体着力点。

从产业布局的角度而言,粤港澳大湾区应当重视所有类型的文化产业,把互联网文化产业作为重点,重视故事ip等内容方面的薄弱环节,将网络文学跟科技、电商等紧密结合,向迪士尼等公司学习,以内容作为驱动,做到一鱼永吃,一鱼多吃,促进文化产业升级。

尹鸿(澳门科技大学电影学院院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粤港澳人文资源丰富,需大力发掘

在文化方面,粤港澳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历史积淀和文化积累,在新时代需要继续引领文化发展。首先应着力发掘在中国近现代和当代历史上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人物、事件和故事。在这方面,粤港澳地区有无比丰富的内容资源,但目前的发掘仍远远不够。第二,应该大力培育体制合理、机制灵活的现代文化企业。企业要发展,需要更宽松的土壤,企业兴则文化兴。第三,努力让粤港澳文化产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使文化成为大文化行业,与经济发展相互借力,创造直接或间接经济价值和更丰富的社会效益。第四,全面培养文化人才。人才是文化行业发展的基础。规划上,避免铺摊子和蜻蜓点水,要大力发展文创和影视教育,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更重要的是,探索产学研相结合、高校与社会资源相结合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文化人才培养模式上走出自己的道路。

熊育群(广东省作协副主席、广东文学院院长):大湾区的全面进步需要人文精神支撑

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文精神非常深厚,既有古代悠久的历史文化,也有近现代的文明转型与今天的改革开放,以其鲜明的海洋文化特征,形成了具有包容开放、多元共生的文化性格和开放进取的人文精神,为湾区留下了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我们要追求一种诗意的栖居,应有海洋一样的胸襟,激发出人性的美和善,在审美、人格精神向度上不断提升,用精英文化引领大众文化,打造湾区文化精品,塑造和丰富湾区人文精神内涵。大湾区的全面进步,需要人文精神作为深层次动力支撑。国际一流大湾区的现代文明也应是世界一流的,我们要挖掘这片土地深厚的人文与历史,使之融合、新生,成为湾区的核心要素。

詹秀敏(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传媒工作委员会主任):用文学讲好湾区故事

讲述湾区故事、塑造湾区精神,在此间起到不可或缺作用的是媒体。大湾区的文化人还需顺势而为,积极推动媒体融合的技术创新,构建线上线下的互动合作模式,形成区域性的立体传播体系。

今年,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澳门回归二十周年之际,花城出版社联合广东省作家协会、香港作家联会、澳门笔会等机构面向大湾区各高校和中学,举办粤港澳大湾区校园诗歌征文活动,使文学与诗歌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沟通的桥梁,展现出粤港澳大湾区文学与青年新的活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发展。

李自松(澳门莲花卫视台长):大湾区青少年教育应更重视人文精神培养

共同的岭南文化基因让共建“人文湾区”具有坚实的文化和社会基础。由于粤港澳三地同属岭南文化的核心圈,同宗同源,同声同气,是天然的文化生态圈,也是有天然的文化认同感和亲切感的地区。三地文化艺术的交流合作很容易碰撞出火花。

这些年,澳门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引擎下,加大了文化产业的投入,尤其在青少年教育上,更加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今年内,莲花卫视将配合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聚焦大湾区青少年文化交流,举办“大湾区优等声——粤港澳校园歌手大赛”,以大湾区11座城市1800万学生为对象,以音乐为载体,凝聚粤港澳三地青少年的感情,引导青少年共同领会国家发展战略,认识大湾区概念,传递大湾区青年正能量,努力打造大湾区校园一大文化品牌。

吕宁思(凤凰卫视资讯台执行总编辑):建立多元包容而拥有独特个性的人文生态

我认为,大湾区要厚植人文精神,激荡开放思维。历史和现代的经验都告诉我们:有了开放、进取、包容和现实的人文精神,就能激发卓越的创意创新和创造精神。而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特有的人文精神,使之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发挥推动进步的功能,又将是大湾区建设的未来成就和历史亮点。

先进文明与文化的形成,需要思维和思考的开放和交流碰撞、差异互补。岭南人民素有敢为人先和海纳百川的胸怀和传统。大湾区不仅要有硬实力,还应打造软实力,在生活观、价值观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建立多元包容而拥有独特个性禀赋的人文生态。与湾区的经济示范作用一样,大湾区的人文精神也应该成为某种示范,目标是国际一流的人文区域。

李卉茵(澳门梳打传媒联合创办人、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总会副主席):三地青年携手建设人文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共建人文湾区,增强大湾区文化软实力作出明确部署。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粤港澳三地青年,面对这个重大的历史发展机遇,也开始积极行动起来,广泛团结粤港澳大湾区青年,促进三地友好互信、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关系,合力积极参与大湾区建设等。

具体操作方面,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总会定期举办一系列粤港澳大湾区流行文化活动,凝聚创新科技、金融、航运、贸易、法律、地产、旅游等领域杰出青年,构建跨地区、跨专业交流机制,为大湾区建设提供建议及决策参考。由粤港澳三地青年为主体,共同推进大湾区流行文化建设和流行文化产业发展,增进港澳青年的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通过各种交流活动,推广湾区文化为世界认知,这需要大湾区青年携手努力,打响大湾区文化品牌。

李凤琼(香港广州社团总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继续推动大湾区青少年文化交流

推动湾区青少年文化交流,是湾区人文建设的最重要环节之一,也是香港广州社团总会和我本人的工作重点之一。一直以来,香港广州社团总会一直深入践行立会宗旨,紧密团结爱国爱港爱穗力量,积极致力于打造穗港两地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我在香港出生,为教育事业和爱国爱港贡献了一生中人最美好的时光。在担任广州市政协委员、常委的15年里,我更加深刻意识到,粤港澳三地同声同气、同根同源,推动青少年文化交流,对帮助香港的青少年全面客观认识祖国发展、加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有多么深远的影响。未来青少年文化交流应该继续在内容上提质、在形式上创新。

赵海舟(酷狗音乐副总裁):在粤港澳打造国际级音乐人线下聚集区

利用广东拥有的全国最大互联网线上音乐平台优势,打造国际级粤港澳大湾区音乐人线下聚集区。采取政企合作的方式,整合企业线上音乐宣发销售平台、直播平台、原创音乐平台,为音乐人提供音乐推广、音乐版税交易、音乐直播变现等方面的服务。

在音乐线下版块方面,打造原创音乐、音乐众创、音乐live、音乐节四个线下子平台,为音乐人提供线下创作、录音、表演、活动等实体要素。通过线上、线下版块的有机结合,全面满足音乐人的三个核心需求:歌出名(线上推广)、人出名(增加曝光度)和赚到钱(直播与商演)。在此基础上,可推出《支持促进创新创业的系列政策(音乐产业专项政策)》,面向粤港澳乃至全球音乐人发出邀请函,鼓励优秀音乐人来广东创新创业实现其音乐梦想、鼓励粤港澳乃至全球音乐产业企业在广东落户。

统筹:陈志 孙国英 李培

采写:南方网全媒体记者 杨逸 黄堃媛 徐子茗 周豫 李培 覃毅 刘奕伶

瓷砖相关 文化牌 文化营销 文化节 ,本资讯的关键词:文化交流交流合作文化产业传统文化文化遗产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历史文化文化融合岭南文化大湾区粤港澳人文

(【wenhuayichan】更新:2019/5/19 17:33:06)
佛山日报记者束维报道:昨日,2019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佛山主会场暨佛山市文化遗产保护宣传月主题活动在南海区博物馆拉开帷幕,这是佛山第十年结合“国际博物馆日”和“自然与文化遗产日”举办“佛 >>
佛山日报讯记者洪海通讯员李敏君报道:昨晚,大塘镇再次命名“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此次获命名者的正能量事迹被集结成册,发放到村居,通过在群众中广泛宣传楷模事迹,大力弘扬文明和谐家 >>
最新资讯  优势批发  最新供求  
 
返回上一页    回顶部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