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遗产】锔瓷:非物质文化遗产,即将消失的古老行业 |
【wenhuayichan】2019-6-13发表: 锔瓷:非物质文化遗产,即将消失的古老行业 前段时间偶然间见到一张非常精美的瓷器照片:碗身瓷白饱满,釉面厚重深沉,最妙的是碗面蜿蜒地开出一朵金色的小花。普通瓷器都是在瓷面彩绘后再进行高温烧烘,出来的瓷器花纹与瓷身形成一体,而这个瓷器上 锔瓷:非物质文化遗产,即将消失的古老行业前段时间偶然间见到一张非常精美的瓷器照片:碗身瓷白饱满,釉面厚重深沉,最妙的是碗面蜿蜒地开出一朵金色的小花。普通瓷器都是在瓷面彩绘后再进行高温烧烘,出来的瓷器花纹与瓷身形成一体,而这个瓷器上的小花明显不是与瓷身一体的,这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 了解以后才知道,这原来是经过锔瓷后的瓷碗。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锔瓷是什么。锔瓷,就是将破碎的瓷器用像订书钉一样的金属“锔子”重新修复的技艺。“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说的就是中国这门古老的民间手艺。由于采用锔瓷修复后的器物牢固耐用,像笔洗、茶具等容器可做到滴水不漏,被称为“锔瓷无痕”。 锔补修复瓷器这一技艺的产生与中国瓷器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起始于何时已无法考证,最早见于北宋张泽端的巨型手卷《清明上河图》,里面有一幕描绘的就是锔匠做活。 锔瓷最初是为谋生而产生的一门手艺,一度被看作是下九流的行当,可确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因为瓷器是贵族阶级的宠物。外国人对中国的称呼是(china),瓷器就是中国,中国就是瓷器,充分体现出瓷器在等级阶级上的价值,而老百姓和贫民对瓷器却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奢望,所以人们对拥有的瓷器都视为宝贝。 清朝乾隆时期,锔瓷逐渐衍生出两大类:一是常活,也叫粗活,纯为民间生活用品为主的锔瓷修复粗活。二是行活,也叫秀活,是经过艺术加工专为达官、王爷、贵族、八旗子弟们享乐而服务的锔瓷细活。由于有了锔匠精美绝伦的锔瓷细活,使得那些达官、王爷、八旗子弟们在享乐中兴起了“锔活秀”。从那以后,锔瓷行当在古董、古玩行里有了一席之地,由被动修补而转为主动作秀,由单一的锔补转为锔补修复、嵌饰做件、镶包配饰等风格特异、艺术魅力独特的一门绝活技艺,成为古董、古玩行里古旧老瓷器作秀的一门专业行当,行活,作秀锔匠的名声也随之大振。 然而随着历史的改变,战争的硝烟四起,“锔活秀”再也秀不起来了,锔瓷这一行当也随之萧条下来了。 锔瓷工艺历经六朝,跨越千年。 21世纪初,随着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提上日程,锔瓷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又重新回到了我们的视野。为宣扬锔艺文化,从前默默无闻的锔瓷手艺人,出现在网络新闻中,参加民俗手艺、民间绝活和文化遗产保护活动,到高校讲学等等。锔瓷工艺在现代又重新焕发出新的风采。 现如今,锔瓷不光是一门技艺,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与多元化审美,是对美的另一种诠释。将残缺的具有艺术价值或个人情感的古物进行修复和艺术加工,使器物得以重生和升华。在追求个性、文化多样性的时代,锔瓷逐渐步入创意定制的设计空间,濒临失传的手工技艺在现代得以华丽重生。 瓷砖相关 文化牌文化营销文化节,本资讯的关键词:文化遗产消失物质即将 (【wenhuayichan】更新:2019/6/13 8:56:43)
|